化学品毒理学评价是指通过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估化学物质对机体产生的有害效应(如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质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这一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和具体的试验项目。
CMA/CNAS中心-化学品毒理学评价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指标
(1)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bw或g/kg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11)亚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2)亚急性经皮毒性: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3)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4)致突变性:受试样品引起原核或真核细胞、或实验动物遗传物质发生结构和/或数量改变的效应。
(15)免疫毒性:受试样品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或异常增强的效应。
(16)神经毒性:受试样品对神经系统功能或结构的损害效应。
(17)亚慢性经口毒性: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寿命期)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8)亚慢性经皮毒性: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寿命期)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9)亚慢性吸入毒性: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寿命期)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CMA/CNAS中心-化学品毒理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