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文章ARTICLE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油气回收活性炭吸附效率测试性能评估研究:基于静态容量方法优化

    油气回收活性炭吸附效率测试性能评估研究:基于静态容量方法优化

    发布时间: 2025-09-28  点击次数: 84次

    油气回收活性炭吸附效率测试技术规范与性能评估研究:基于静态容量与动态穿透的方法优化  

    一、活性炭性能参数与吸附机理  

    油气回收用活性炭是一种多孔吸附材料,其性能取决于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表面化学性质,2025年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中85%采用煤质柱状活性炭,平均更换周期为6-12个月19。  

    (一)关键性能参数  

    1.比表面积:800-1500m²/g(BET法,ISO9277),决定总吸附位点数量,与油气吸附容量正相关(R²=0.89);  

    2.孔径分布:  

    1.微孔(<2nm):占比60%-80%,主要吸附C5-C8小分子油气(如正戊烷、苯);  

    2.中孔(2-50nm):占比20%-30%,为油气分子扩散提供通道;  

    3.碘吸附值:≥800mg/g(GB/T7702.7),反映微孔吸附能力;  

    4.机械强度:≥90%(GB/T7702.3),减少运输和装填过程中的破碎率910。  

    (二)吸附-脱附机理  

    吸附过程:常温(20-30℃)下,油气分子通过分子扩散进入活性炭微孔,被范德华力捕获,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其中为吸附平衡常数,为油气分压;  

    脱附再生:120-150℃热氮气吹扫(流量0.5-1.0m³/h),油气分子获得能量克服吸附势垒,脱附率要求≥95%912。  

    二、吸附效率测试指标与标准方法  

    (一)核心测试项目  

    指标测试方法标准要求仪器设备  

    静态吸附容量重量法(ASTMD2867)≥200mg/g(25℃,P=101.3kPa)恒温恒湿吸附仪、分析天平(精度0.1mg)  

    动态穿透效率固定床法(ASTMD5160)穿透时间≥8h,η≥95%动态吸附装置、GC-FID(检测限≤0.1mg/m³)  

    脱附率热重分析法(GB/T7702.19)≥95%(150℃,氮气氛围)热重分析仪(升温速率5℃/min)  

    耐磨强度球磨法(GB/T7702.3)≥90%耐磨强度测定仪  

    数据来源:2912  

    (二)动态穿透效率测试流程  

    1.装置搭建:  

    吸附柱:内径50mm,填充活性炭高度300mm(密度0.4-0.5g/cm³);  

    气源:模拟油气(正戊烷/空气混合气,浓度5000±500mg/m³),流量100L/min(空塔气速0.8m/s);  

    2.测试步骤:  

    基线校准:通入纯空气,记录GC-FID基线;  

    穿透曲线绘制:实时监测出口浓度,至C_out/C_in=5%时停止,计算穿透时间和吸附容量:  

    其中为气体流量(m³/min),为穿透时间(min),为活性炭质量(g);  

    3.数据有效性判定:平行实验3次,相对标准偏差(RSD)≤5%1016。  

    三、影响因素与优化案例  

    (一)关键影响因素  

    1.湿度:  

    相对湿度>60%时,水分子与油气分子竞争吸附位点,效率下降10%-15%(如图1);  

    对策:前置干燥塔(硅胶/分子筛),控制进气露点≤-40℃;  

    2.油气浓度:  

    浓度升高(500-5000mg/m³)时,吸附容量线性增加(q=0.12C+150,R²=0.92),但高浓度易导致吸附热积聚(温升可达30℃);  

    3.活性炭再生次数:  

    每再生1次,吸附容量下降3%-5%,5次后需更换(容量降至初始值的80%以下)310。  

    (二)某加油站活性炭优化案例  

    问题:进口活性炭吸附效率从初始97%降至85%(3个月后),穿透时间缩短至5小时;  

    诊断:  

    比表面积:从1200m²/g降至950m²/g(微孔堵塞);  

    水分含量:15%(超标,GB/T7702.1要求≤10%);  

    优化措施:  

    1.更换预处理干燥单元,露点控制在-50℃;  

    2.采用微波再生(2450MHz,功率500W)替代传统热氮气,脱附时间从2h缩短至40min,再生效率提升至98%;  

    效果:吸附效率恢复至96%,穿透时间延长至7.5小时,活性炭寿命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39。  

    四、标准更新与技术趋势  

    (一)最新标准要求  

    GB20952-2025(报批稿):新增活性炭VOCs吸附效率专项指标,要求对苯系物(如甲苯)吸附效率≥90%;  

    ASTMD6646-2022:修订穿透曲线绘制方法,引入质量传递区(MTZ)长度参数(要求≤0.3倍床层高度)1215。  

    (二)新型吸附材料发展  

    1.改性活性炭:  

    负载金属氧化物(如CuO、ZnO),对极性油气(如乙醇)吸附容量提升20%-30%;  

    2.活性炭-MOFs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活性炭@HKUST-1),结合活性炭高机械强度和MOFs高容量,吸附效率可达99%18。  

    关键词:活性炭吸附效率;穿透曲线;BET比表面积;ASTMD5160;油气回收  

    参考文献  

    [1]ASTMD5160-95(2019)活性炭气相吸附测试指南[S].  

    [2]GB/T7702.19-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四氯化碳脱附率测定方法[S].  

    [3]活性炭改性及其油气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25,19(2):589-598.  

产品中心 Products